Expert forum

第二期:心肌标志物cTn和H-FABP在心肌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者:时间:2017-12-21

本期重点收集了心肌梗塞实验室诊断中的心肌标志物cTnH-FABP研究文献,以及一种临床实验室较少应用的心肌生物标志物——sST2。

1、实验室诊断价值:在心肌标志物中,心肌肌钙蛋白(cTn)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这两个指标的应用价值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认可。认为cTnH-FABP在心肌梗塞(AMI)诊断中是比较敏感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因胸痛前来急诊就医的患者短期死亡率方面甚至优于hcTnI

2、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随着检验方法学的进步,检测的敏感性得以不断提高,又派生出了hs-cTn这一新的指标。研究发现,在无急性心肌损伤的患者和健康人群中也可检测出hs-cTn。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人群中hs-cTn基础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病的风险以及日后的死亡率呈正相关。通过检测人群血浆中hs-cTnThs-cTnI的基础水平,能够预测其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以及后续的死亡风险。

3H-FABPH-FABP作为一种早期诊断AMI的生物标志物,其诊断价值优于肌红蛋白和CK-MB。特别是当H-FABPcTnI联检时,能显著提高AMI诊断的敏感性,可以辅助cTnI早期诊断出AMI的发生。

4、治疗监控:连续测量hs-cTnI水平不仅能够评估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并且能够监控普伐他汀治疗的效果。在普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hs-cTn水平呈现下降。



5、心血管术后监测:心血管手术后患者有大约10%的几率会发生心肌梗塞。但是由于心血管术后患者血中心肌标志物普遍会升高,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的诊断成为挑战。研究发现,H-FABP相比于cTnICK-MB以及肌红蛋白,在术后出现最早,可以作为预测心血管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指征。而且由于H-FABP升高和下降均很迅速,又能够用于指导医生适时合理地应用治疗措施。

6、心肌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对于非典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应联合应用多种心肌标志物。MyocTnICK-MBBNP4种指标的组合,能够提高非典型ACS的诊断准确性。

 

一、超敏肌钙蛋白(hs-cTn

1、原文: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friend or foe? (瑞士)

 超敏肌钙蛋白:是友是敌? 

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T(cTnT)是心肌独有的结构蛋白。在外周血中检测到cTn表明有心肌细胞坏死。由于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心肌坏死的最重要原因,心肌肌钙蛋白已经成为AMI诊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这一点上,心肌肌钙蛋白优于其他所有的生物标志物。

而超敏cTn测试与现有的cTn测试有两点不同:1)能够在健康人检测到cTn;2)能够精确定义正常值(=第99百分位数)。超敏cTn测试促进了AMI的早期诊断。为了使之在临床上达到最佳应用效果,cTn应该解释为可定量的变量指标。cTn的升高和/或降低能够区分急性和慢性心肌细胞坏死。少量心肌细胞坏死时cTn的轻度升高使得其鉴别诊断变得宽泛,包括急性和慢性心脏功能紊乱。大量心肌细胞坏死时cTn的明显升高则使得其鉴别诊断范围缩小,很大概率限定在AMI、心肌炎、和tako-tsubo心肌病。

详见全文:

 

2、原文: Comparison Between Soluble ST2 and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 in Predicting Short-Term Mortality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Chest Pain(意大利)

可溶性ST2和超敏cTnI在预测急诊胸痛患者短期死亡率中的对比 

hs-cTnI和可溶性致瘤抑制因子2sST2)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后指标。本文在因胸痛前往急诊就医的患者中比较研究了这两种心肌标志物短期预测死亡率的价值。结果显示,对于离开急诊30天内的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预测,无论有无ST段升高,sST2的价值都超过了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对于有ST段抬高的患者,当其来到急诊时,如果sST2水平高于35ng/ml,则提示短期内发生心血管病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详见全文:Comparison Between Soluble ST2 and 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 in Predicting Short-Term Mortality for Patients Presenting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Chest Pain

 

3、原文: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Statin Therap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美国)

超敏肌钙蛋白、他汀类治疗和冠心病的风险 

WOSCOPS是一项冠心病的预防性研究,研究对象为具有高水平胆固醇的45-64岁男性,给予持续5年时间的口服普伐他汀或安慰剂,普伐他汀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发现,该项措施能显著降低后续15年的冠心病发病率。但是业内对于此结论尚有争议。本文通过检测对心肌损伤具有良好且独立诊断价值的超敏肌钙蛋白,发现hcTnI能够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并且在普伐他汀治疗后降低,特别是治疗1年时血浆中hTnI水平的变化与冠心病的风险具有相关性,而且与胆固醇水平下降无关。作者认为,连续测量hTnI水平能够评估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并且能够监控治疗措施的效果。

详见全文: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Statin Therapy,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4、原文:Prognostic value of basal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levels on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荷兰)

普通人群超敏肌钙蛋白基础水平预测死亡率的价值 

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是诊断非ST段升高的心肌梗塞(NSTEMI)的优选指标,但近期超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使得在无急性心肌损伤的患者甚至是健康人群中也检出cTn。而且即便是这些患者血中cTn只是微量升高,但其日后的死亡率是随之增加的。作者认为,普通人群中cTn基础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病的风险以及日后的死亡率是正相关的。因此通过检测普通人群血浆中cTnTcTnI基础水平,能够预测其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以及后续的死亡风险。

详见全文:Prognostic value of basal high-sensitive cardiac troponin levels on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1、原文: A Study on the Role of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印度)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塞诊断中的研究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比较了H-FABPCK-MB以及cTnIAMI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发现,对于发病4小时内的患者,H-FABP诊断的敏感性达到60%,而CK-MBcTnI分别只有12.5%18.8%,但H-FABP的特异性仅有23.53%,而cTnICK-MB的特异性则分别高达66.67%100%。对于发病4-12小时的患者,H-FABPcTnICK-MB的敏感性分别为86.96%90.9%77.3%,特异性则分别为60%50%50%。研究结果显示,H-FABP诊断发病初期数小时内的AMI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对于发病4-12小时的AMI,其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I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因此,H-FABPAMI诊断中是具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且应当与cTnICK-MB联合检测。

详见全文:A Study on the Role of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2、原文: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n Adjunct to Cardiac Troponin-I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韩国,美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塞诊断中对cTnI的辅助作用

cTnI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但是其缺点是在症状开始出现后的4-10小时才升高,因此需要联合检测一些早期指标,如肌红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来早期发现心肌梗塞的发生。本文比较了心肌梗塞的常用早期诊断指标,包括肌红蛋白、CK-MBH-FABP,与cTnI联检时对心肌梗塞早期诊断的价值。对急诊收治的胸痛患者采血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H-FABP对于cTnI诊断心肌梗塞的价值帮助最大,H-FABPcTnI联检可显著提高心肌梗塞诊断的敏感性,优于肌红蛋白。认为H-FABP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物,可以辅助cTnI对于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

详见全文: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n Adjunct to Cardiac Troponin-I for the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3、原文: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美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死亡和心室功能紊乱的独立预测指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手术期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几率为7%-15%。但是由于心血管术后患者血中心肌标志物普遍会升高,导致围手术期心肌梗塞的诊断成为挑战。

本文对来自1298名经历过CABG和体外循环的患者血浆检测了4种心肌生物标志物:H-FABPcTnICK-MB和肌红蛋白。检测节点则按照围手术期设置了7个。结果表明,在4个心肌生物标志物中,H-FABPCABG术后的峰值出现最早,其可单独用作术后死亡率和心室功能紊乱的预测指征,明显优于其他3个心肌生物标志物。此外,由于H-FABP升高和下降均很迅速,有可能用作心血管术后发生心肌损伤的指征,而且能指导治疗措施的适时合理应用。

详见全文: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



三、 多重心脏标志物在老年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原文:The feasi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by multiple cardiac biomarkers in emergency chest pain patients: a clinical analysis to compare 290 suspec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ases stratified by age and gender in Taiwan(台湾)

多重心脏生物标志物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针对台湾290例依据年龄和性别分层的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对于年长者而言,及时准确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面临着挑战,尤其是老年女性,其往往表现为非典型综合征。研究显示,多重心肌脏标志物能促进ACS诊断的准确性,但缺乏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分层研究。

采用MyocTnICK-MBBNP4个指标的组合,发现这种多重组合有助于对于年长者ACS的诊断,在65岁以上患者中,其敏感性可以达到80%,而65岁以下者仅为52.6%。对女性老年患者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80%,而男性老年患者的诊断敏感性则只有61%。表明多重心脏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于老年ACS患者的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助于诊断那些呈现非典型综合征的老年女性ACS患者。

详见全文:The feasibility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by multiple cardiac biomarkers in emergency chest pain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