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forum

第四期:“心肌标志物三剑客”的前世今生

发布者:时间:2017-08-07

心肌肌钙蛋白(cTns)、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临床上常常作为心肌缺血的实验室联合检测指标。业内昵称为“心肌标志物三剑客”,足见其重要性及其受到临床医生重视的程度。

近年来,心肌标志物的研究非常活跃,不断有新的心肌标志物问世,也有一些标志物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最终走向市场。随着新的具有更好特性心肌标志物的涌现,非常有必要对旧有的心肌标志物进行重新审视和回顾,目的是保留其中仍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更重要的是用更好的新标志物去替代性能不那么好的老标志物,从而不断提升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

基于此,本期重点回顾了国际上“心肌标志物三剑客”的研究历史以及科学家们的一些新认识。尤其是全文译文《心肌标志物的前世今生》(尽管原文题目翻译过来并不是如此,但笔者认为这个翻译更加贴切和生动,也一并将其作为本期导读的标题)系统回顾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心肌标志物的发展史,值得一读。导读部分也收集了对于CK-MB和肌红蛋白的最新研究报告。

总体看来,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室诊断中,既往的“心肌标志物三剑客”的地位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以超敏心肌蛋白(hs-cTns)为代表的最新一代心肌标志物已经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其功能几乎涵盖了CK-MB和肌红蛋白的临床价值,特异性和敏感性俱佳。CK-MB和肌红蛋白以往主要是用于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弥补常规cTns的不足,但目前的hs-cTns已经克服了常规cTns的不足。而且,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等一批新指标展现了比CK-MB和肌红蛋白更有优势的早期诊断价值。




1、 原文:An historical approach to the diagnostic biomarker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意大利)

“心肌标志物三剑客”的前世今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发展史)

在西方国家,前来急诊就医患者的首要病因是疑似急性心肌梗塞(AMI),而且这种情形在其他国家也在上升中。AMI的诊断涉及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心电图测试、以及心脏循环生物标志物的测量。在过去60年中,实验室生物标志物的应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期生物标志物测量已经包含了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总酶活性测定。电泳技术的进步使得可以鉴定出更多心脏特异的CKLDH同功酶,因而产生了CK-MBLDH-1活性检测的应用。在此之后不久,免疫学方法的发展以及自动化技术的进步,使得CK-MB含量的测量成为可能,而不仅仅是对其活性的测量和肌红蛋白的测量。目前,心肌肌钙蛋白对于心肌坏死有着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代表了AMI生化诊断的金标准。这篇综述对心脏标志物测量和发展的重要事件提供了时间表,跨度从上世纪50年代AST的首次应用到2010年代超敏肌钙蛋白免疫检测的应用。

详见全文译文。

如需下载文献全部内容,请联系版主,感谢!


2、 原文:Biochemical markers of myocardial damage(美国)

心肌损伤的生物化学标志物

心脏病,特别是冠状动脉疾病(CAD),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排名第一。CAD引起的急性缺血事件经过有效治疗可以保证患者存活并防止发生长期后遗症,但是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需要快速和准确的诊断。对于CAD的病理学研究已经展示了测量受损心肌释放的化学物质的浓度能够辅助疾病的诊断。自1950年代中期以来,发表了一连串更好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并且被应用到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中。1950年代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被其他细胞酶类代替,如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具有更好心脏特异性的同工酶。免疫学方法问世后,其他没有酶活性的肌肉蛋白也被列入了诊断指标,但有限的组织特异性和敏感性使得其诊断价值不是非常好。自从发现具有良好特异性的cTnIcTnT后,cTns已经取代了细胞酶类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诊断中的作用。cTns的应用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使得人们能够重新审视和定义缺血性心肌损伤和引入新的生物化学物质来评估未来发生缺血性心肌病的可能性。这些被称为心脏风险标志物的标志物由诸如CK-MBcTns等诊断标志物演化而来,但是炎症标志物也属于这些诊断化学物质之中。

该文通过回顾一系列心肌标志物,认为hs-cTns是心肌标志物发展过程中最具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人们对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心肌梗塞(MI)的认识将会有进一步的细化和深入,同时该领域的实验室医学和心脏病学也会有大的发展。

详见全文译文。

如需下载文献全部内容,请联系版主,感谢!



3、原文: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 Better Cardiac Biomarker than CK-MB and Myoglobin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印度)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一个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中比CK-MB和肌红蛋白更好的心脏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塞(AMI)的预后,但目前缺少能够在出现症状后6小时内诊断AMI的心脏标志物,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就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早期诊断心脏标志物。

CK-MB和肌红蛋白是传统的早期诊断AMI的心脏标志物,本文比较研究了h-FABPCK-MB以及肌红蛋白对疑似AMI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个6小时内的诊断价值。

研究包含了40AMI患者和40例非心源性胸痛对照。根据其出现症状的时间分别分为3小时以内组和3-6小时以内组。采集血清,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免疫抑制法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对h-FABPCK-MB和肌红蛋白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发现,无论是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是阳性预测价值(PPV)和阴性预测价值(NPV),h-FABP均优于CK-MB和肌红蛋白。显示h-FABP在出现胸痛6小时内的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显著优于CK-MB和肌红蛋白,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附加指标。

详见全文译文。

如需下载文献全部内容,请联系版主,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