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病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也十分活跃,也召开了很多相关的学术会议。接下来两期文献导读拟分别介绍相关的文献和会议报告。本期重点收集近年来我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在心血管病生物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1、原文:新型生物标志物在心脏外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7:1098
袁志泽,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
摘要:心血管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疾病仍需要外科干预,譬如严重三支病变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已经有一些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血管疾病对于减少心血管病事件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心脏外科方面也迫切需要一些新型的生物标志物来提供术后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早期预警。该文就一些已经应用于特定疾病的临床诊断,或者未来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心脏外科手术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作一介绍。
链接:
2、原文: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与心血管病关系研究现状。
临床荟萃 2016;8:926
付林林 郝国贞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
摘要: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growth stimulating express gene 2,ST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心血管病生物标志物,ST2是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家族成员,有可溶性ST2、跨膜型ST2等多种形式,跨膜型ST2与其配体IL-33结合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而可溶性ST2可竞争抑制这一作用。针对ST2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发现ST2与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有密切的关系。血清ST2浓度对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预测有重要价值,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链接:
3、原文:循环micro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6;1:1613
黄颖,等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心内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摘要: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可调控基因表达的真核生物内源性小分子单链RNA,研究发现mi RNAs可从细胞内释放,广泛而稳定地存在于细胞外液,统称为循环mi RNAs,而多项研究均表明后者与多种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是潜在用于疾病诊断的无创性新型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循环mi RNAs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链接:
4、原文:新型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心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导报 2017;27:66
冯模强,等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Cor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产生于心肌细胞并使心血管活性肽前体酶原向活性肽转化的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Corin在降低血容量、调节体液平衡、降血压以及改善心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是心力衰竭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orin不仅与心力衰竭有关,而且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链接:
5、原文: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华夏医学 2016;4:160
荣仕成
三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和肽素、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B型钠尿肽、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髓过氧化物酶等标志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了明确各种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对AMI鉴别诊断的意义,笔者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链接:
6、原文:血浆H-FABP和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20:2808
曾昭伟 常艳敏
天津市南开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收集60例ACS患者(ACS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以及50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浆标本进行H-FABP、PAPP-A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FABP、PAPP-A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H-FABP和PAPP-A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H-FABP和PAP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PAPP-A诊断ACS的灵敏度分别为91.7%、48.3%,特异度分别为78.0%、98.0%。H-FABP与PAPP-A呈正相关(r=0.835,P<0.01)。结论 血浆H-FABP和PAPP-A水平与ACS密切相关,H-FABP灵敏度较高,两者均可以作为潜在临床检测指标。
链接:
7、原文: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后ST段回落的预测能力
广东医学 2017;20:3138
苏荏,等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内科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摘要:目的 评估入院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对急诊/直接PCI(p PCI)后ST段回落(STR)的预测能力。方法 连续入选住院并接受p PCI的218例STEMI患者,依据术后180 min位点上STR,分成STR良好组(≥50%)和STR不良组(<50%),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对两组间的基线临床特点、手术资料、心脏标志物逐一比较及筛检,经单因素、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等处理,明确STR不良的预测因子。结果 在p PCI术后180 min的研究位点上,202例(92.7%)患者STR良好,回落不良者为16例(占7.3%)。单因素分析提示,较之STR良好组,STR不良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低[(56.5%±3.0%)vs(58.7%±3.6%),P=0.019]、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53.1±2.7)mm vs(50.6±2.9)mm,P=0.019]、糖化血红蛋白高[(6.9%±2.1%)vs(5.6%±1.3%),P=0.034]、血清NT-pro BNP水平高[(4 476.2±1784.9)pg/m L vs(2 505.6±1 638.4)pg/m L,P<0.001]。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 BNp水平是STEMI患者接受p PCI术后STR不良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OR=3.368,95%CI:3.152~4.643,P=0.004)。NT-pro BNP的ROC下面积为0.814。NT-pro BNP≥2 563.60 pg/m L预测STR不良的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65.8%。结论 入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对STEMI患者p PCI术后STR不良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以NT-pro BNP为指导的策略有助于识别STR不良的高危STEMI患者,能在p PCI前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有用的临床信息。
链接:
8、原文: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学 2017;10:1501
王雪莉 秦元山
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科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AMI患者65例设为AMI组,以同期30例疑似AMI而最终诊断非AMI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b)及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并比较以上标志物的诊断符合率。结果:AMI组患者0~2 h的c Tn I和Mb明显升高,达到AMI的诊断标准,且2~12 h和12~24 h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能诊断AMI;CK-MB早期(0~2 h)并不能诊断AMI,但2~12 h和12~24 h均达到了诊断AMI的诊断标准。以冠脉造影为诊断AMI的金标准,AMI组患者c Tn I、Mb、CK-MB和联合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5%、80%、69.2%和93.8%,对照组为92.5%、87.5%、80%和100%,两组联合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符合率(P<0.05)。以0~2 h心肌损伤指标水平为标准对AMI进行诊断发现,c Tn I、Mb、CK-MB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较高,明显高于单用c Tn I及c Tn I联合CK-MB进行诊断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高达为94.9%、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链接:
9、原文:microRNA-1与microRNA-499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20:2008
谢华,等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miR-1与miR-499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非AMI的胸痛患者)33例的资料。在心肌梗死出现症状后的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AMI患者入院时、8 h、12 h、24 h、48 h、7 d。应用实时定量PCR法(qRT-PCR)对全血中miR-1、miR-49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AMI血浆c Tn I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心肌梗死早期AMI患者全血中miR-1、miR-499的表达水平在AMI患者入院时、8 h、12 h、24 h、48 h、7 d时均较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MI时全血miR-1、miR-499的持续时间与肌钙蛋白I相一致但其达峰时间较肌钙蛋白I更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miR-1、miR-49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AMI患者入院时、8 h、12 h、24 h、48 h、7 d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8、0.814;0.891、0.848;0.847、0.834;0.813、0.848;0.821、0.85;0.814、0.873。结论全血中miR-1、miR-499在AMI急性期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其在诊断AMI时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这提示血液中miR-1、miR-499可能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