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重点介绍了一些新型心脏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如骨桥蛋白、循环miRNA、ST2等在心衰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特别探讨了检测尿液中蛋白生物标志物,以替代传统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来诊断心血管病的可能性。
以下是本期的文献导读:
1、原文标题:Prognostic value of fibrosis-related markers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 link between osteopontin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纤溶相关标志物对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价值:骨桥蛋白和心血管事件
作者:Rubis P,et al.
刊物:Adv Med Sci 2017;63(1)160
摘要:
引言:
血清中纤溶标志物为深入了解细胞外基质(ECM)纤溶在心衰(HF)和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作用提供了窗口。然而,人们对这些纤溶标志物在预测DCM发生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方法:
这是一项观察性和前瞻性队列研究。共募集了70例DCM患者(48±12.1岁,排除区间为24.4±7.4岁)。对血清中I型和III型胶原合成标志物-前胶原I型和III型的羧基端和氨基端肽段(PICP、PIIICP、PINP、PIIINP)、纤溶控制因子-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TGF1-b)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组织抑制因子(TIMP-1)等进行了检测。对所有患者实施了心内膜心肌活检。将心血管死亡和急性心衰入院结合起来作为终结点。患者被分为两组:第1组为到达终结点的(n=45),第2组为未到达终结点的(n=25)。
结果:
在为期12个多月的观察中,共发生6例心血管死亡和19例心衰。定性和定量检测显示两组的ECM纤溶是相似的。所有胶原合成标志物水平,包括TGF-1b、MMP-9、TIMP-1,在两组之间也是相似的。然而,OPN、CTGF和MMP-2水平在第1组中显著降低。
结论:
DC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纤溶水平没有相关性。在研究的11个纤溶标志物中,只有OPN与心血管事件相关联。因此,OPN不仅仅是控制纤溶的关键蛋白,也可能用于预后标志物。
关键词:活检;扩张型心肌病;纤溶;跟踪;标志物;骨桥蛋白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20858
2、原文标题:Urine protein bio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ir use for the clinic
检测心血管病的尿蛋白生物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Röthlisberger S和Pedroza-Diaz J
刊物:Expert Rev Proteomics. 2017;27:1-13
摘要:
引言:
心血管病(CVD)是排名第一位的非传播性疾病,也是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传统上选择血液标本来发现生物标志物,然而,近年来尿液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来源已经引发了极大的兴趣。样本采集具有简单的非侵入性的特点,使得有可能将低成本检测置于社区日常护理中。
涵盖的领域:
本综述中,我们在PubMed中系统搜索了CVD的蛋白质组研究,将尿液作为生物学标本包括在搜索条件中。在手工处理之后,选出了47篇研究论文:8篇关于冠状动脉病,5篇关于心绞痛,15篇关于心肌梗塞,23篇关于心衰,4篇关于脑血管病。
专家评述:
在疾病早期无症状阶段,尿液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将对CVD发病和死亡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成本低,可以广泛地进行筛查,使得高风险个体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治疗。包含多重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是必需的,因为单一生物标志物看起来不够敏感和特异。通过评估一系列肽段,有可能检测出CVD患者发病过程中多个通路的改变。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心血管病;诊断;预后;蛋白质;尿液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41828
3、原文标题:Long-Term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s Independent of Classical Risk Factors, C-Reactive Protein, and Parathyroid Hormone in Renal Transplant Patients
肾移植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长期进展与传统的风险因子CRP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无关
作者:Gulcicek S,et al.
刊物:Cardiorenal Med. 2017;7(4):284
摘要:
目的:
与普通人群相比,肾移植受者的死亡率明显升高。普通人群中,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其长期演变与心血管死亡和所有原因死亡相关联,研究这样的标志物可能为描述肾移植受者冠心病长期演变提供有用的信息。
方法:
我们跟踪了113例肾移植受者,在83.6 ± 6.8个月的时间内进行了3次多探头CT检查。数据采用逻辑回归和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在34.5%的患者中观察到CAC的进展。基线水平CAC和移植后时间是预测随着时间推移CAC演变的唯一变量。传统的和非传统的风险因子、肾功标志物(GFR)和肾损伤(尿白蛋白)或骨矿物质紊乱(BMD),如血清中磷、钙、PTH,均不与冠状动脉钙化的长期进展相关联。血清甘油三酯仅仅在逻辑回归分析中能预测CAC的进展。当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时,除了基线水平CAC,移植后时间是预测CAC进展的唯一变量。这些数据提示,除了背景钙化以外,其他不可测量的因子在移植人群冠状动脉钙化的演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结论:
肾移植患者术后的长期跟踪显示持续存在CAC的进展。这个现象不能用传统和非传统的风险因子来描述,也不能用肾功紊乱和肾脏损伤的标志物来描述。
关键词:CAS;CAC;肾移植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18767
4、原文标题:Circulating microRNAs as novel biomarkers For heart failure
循环miRNA是新的心衰生物标志物
作者:Chen F,et al.
刊物:Hellenic J Cardiol. 2017;pii: S1109-9666(17)30428-1
摘要:
背景:
心衰的诊断依然存在困难。一系列不同类型的研究显示microRNA在心衰的病理生理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假说:
循环miRNA可能是潜在的心衰生物标志物。
方法:
本研究中,对13例心衰患者和3例对照进行了基因组级别的血浆miRNA表达分析。对独立队列中的33例心衰患者和20例对照首先采用芯片进行筛选,然后用qPCR进行了确认。
结果:
心衰患者和对照相比较,其miR-3135b(P<0.001)、miR-3908和miR-5571-5p(P<0.001)的表达水平显著不同。ROC曲线显示miR-3135b、miR-3908和miR-5571-5p的AUC值分别为1.00、0.86和0.94。更重要的是,miR-3135b and miR-3908能区分HFrEF和HFpEF (P<0.05)。血浆miR-5571-5p水平明显与NYHA心力衰竭分级相关联(P<0.001)。
结论:
本研究首次展示了一些特异的microRNA(miR-3135b, miR-3908, and miR-5571-5p)是有用的心衰生物标志物,还能用于区分HFrEF和HFpEF。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心衰;miRNAs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126951
5、原文标题:Prognostic Value of Serial ST2 Measurement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连续检测ST2对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van Vark LC,et al.
刊物:J Am Coll Cardiol. 2017;70(19):2378
摘要:
背景:
几个临床研究已经评价了ST2和心衰患者结局的相关性。然而,对急性心衰患者频繁检测的ST2值的预测价值知之甚少。
目标:
本研究寻求描述急性心衰患者ST2基线水平和重复检测水平的预后价值。
方法:
在TRIUMPH临床队列研究中,收入了2009年至2014年荷兰14家医院的496例急性心衰患者。在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中,多次取血采样,在中心实验室检测ST2和NT-proBNP水平。将所有原因死亡和再次住院作为主要终结点。用联合模型评估生物标志物重复检测和主要终结点之间的关联。
结果:
年龄中位数为74岁,其中37%的患者为女性。在325天的中位跟踪期内,有188位患者(40%)达到主要终结点。ST2的中位基线水平为71ng/ml。在用临床因素和NT-proBNP调整后,基线ST2水平与到达主要终结点的风险增加相关联,基线ST2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风险比为1.30。如果将重复测量考虑在内,并且用临床因素和NT-proBNP水平进行调节,则风险比上升为1.85。进一步地,在主要终结点前几个星期,ST2水平看起来是升高的。
结论:
急性心衰患者重复测量ST2水平看起来能非常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结局,且不依赖于重复测量的NT-proBNP。因此,ST2可能对于临床实践中的预后和治疗监控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ST2;生物标志物;心衰;预后;重复测量
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96809